千年丹都:从荒凉矿区变热闹景区-新华网
新华网 > 贵州 > 正文
2025 04/16 08:55:35
来源:贵州日报

千年丹都:从荒凉矿区变热闹景区

字体:

  

  万山朱砂古镇景区航拍图。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弘弢 摄

  4月5日,铜仁市万山区朱砂古镇景区,观光车穿梭,游客如织。“游客们都夸风景好,值得来。”忙着调度车辆运行的景区观光车旅游服务中心负责人胡玉刚说,“要在以前,想都不敢想,这荒凉的矿区会变成热闹的景区。”

  今年63岁的胡玉刚是土生土长的“矿二代”,对有“千年丹都”之称的万山汞矿有着抹不掉的回忆:儿时矿区“大干快干”的生产场景热闹红火,厂区广场熙来攘往,工人们下班看电影、打篮球、读夜校、逛百货商店……在矿区从事邮政工作,一度让他以身为矿工子弟而骄傲。

  然而,随着汞资源的大幅减少,万山汞矿陷入了汞难寻、矿难采的困境。2001年,矿厂因资源枯竭实施政策性关闭。为了生计,人到中年的胡玉刚无奈远赴广东艰难创业。2009年,万山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。

  之后,矿区职工成群结队外出打工或举家搬迁,昔日热闹的万山汞矿逐渐沉寂。“千年丹都”何去何从?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牵挂。

  2013年5月4日,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区转型发展作出重要批示,要求用好国家扶持政策,加快推动转型可持续发展,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。

  总书记的亲切关怀、谆谆嘱托,点燃了万山儿女再次创业的豪情壮志。万山区锁定“产业原地转型、城市异地转型”的发展思路,围绕产业转型大力招商引资,重振全区经济发展活力。

  2015年7月,江西一企业投资万山成立贵州铜仁吉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。彼时,面对满目疮痍的矿洞、人去楼空的矿区生活区、长至一米多高的荒草,该公司因地制宜,决定保留汞矿遗址原貌,修缮性开发利用矿区遗址和文物。在保留历史痕迹的基础上,将万山汞矿打造成我国首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怀旧小镇。

  紧接着是夜以继日的建设改造。2016年5月4日,习近平总书记对万山转型发展作出重要批示三周年之际,汞矿遗址变身的朱砂古镇正式开园。“千年丹都”焕发新生,渐渐成为贵州旅游的新亮点。

  时隔15年,万山汞矿重现繁华。离家多年的胡玉刚关掉在广东的餐馆,返乡创业,购置20台观光车办起了观光车旅游服务中心。

  “三年就收回了购车成本。”胡玉刚说,这两年,车队的经济效益也是逐年增长。

  与胡玉刚一样,120余名曾经的矿山子弟相继返乡,或就业、或创业。

  “矿区变景区,首先要做到断源、清源!”万山区自然资源局局长田飞燕介绍,2006年以来,共投入3.2亿元对万山汞矿实施了矿渣生态环境治理、矿山地质灾害治理、尾矿库闭库治理、重金属河道底泥清淤等生态修复工程,有效减轻了曾经矿山开采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和持续影响。

  穿过矿道,群山如簇。景区“地下长城”——地下矿洞里,仍清晰可见大小不一的矿洞,只是不再满目疮痍,而是加以声光电等技术打造成如梦如幻的时光隧道。被群山包围的山坳平地,曾经裸露荒凉的汞矿拦渣坝,如今绿草如茵,鲜花绽放。

  数据显示,2024年,万山区接待游客552.28万人次,同比增长11.75%;旅游总收入60.48亿元,同比增长12.42%。

  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心下,‘千年丹都’焕发新生,包括朱砂古镇在内的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已于2024年入选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》,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推进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,推动文旅融合。”万山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张博竣说。(记者 张弘弢)
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卢志佳 吴雨】